蟋蟀鸣,小暑至,盛夏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即炎热,小暑为小热之意。尽管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接踵而来的大暑、伏天则是炎热之极了。民谚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热浪来袭,养生防暑必不可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小暑养生那些事儿。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我国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了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三候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可见,聪明的小动物们都懂得炎炎夏日当需防暑避热。那么,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如何做好防暑养生呢?
“养心静气减躁烦,食饮有节护脾胃”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会受到四季交替的影响,正如《黄帝内经》讲:“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小暑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灵枢·口问篇》曰:“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小暑节气养生首先应注意养心。夏季阳气散发于外,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而且在身体表面都是很活跃的。小暑之季,要平心静气,心情舒畅则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气压低,人们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表现,尤其是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故养生应以“心静”为宜,尽量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令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心情愉悦。
同时,小暑节气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防湿健脾胃也很重要,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夏日炎炎,啤酒烧烤小龙虾,空调冷饮冰淇淋,似乎成了标配,好一番热闹景象。但不免要提醒大家,在享受夏日盛宴的同时,勿忘健康调摄!平时脾胃虚的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凉菜,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要改变饮食不节制、不洁净和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以避免或减少由此带来的腹痛腹泻、急性肠胃炎等病的发生。
“避暑养生,健康入伏”
(1)睡好夏日觉
古人认为夏日应“夜卧早起”,意思是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相对春日而言稍晚点睡、早点起),以顺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阳气升发的特点。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养足心脏阳气,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2)做好夏日操
夏日时节,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尽管夏季养生,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但也不可不动。俗话说“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大家在注意避暑的同时,日常可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合适运动,可选择诸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游泳等。活动建议选择在比较凉快的早晚和傍晚,避免夏日炎热晒伤肌肤、中暑等。
(3)用好夏日餐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饮膳正要·四时所宜》曰:“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说明人要根据气候的特点来选择食物。夏季阳热旺盛,可适当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平时也可选用西瓜、冬瓜、苦瓜、生菜、豆芽、番茄、金银花、菊花、淡竹叶、芦根等清凉生津食品,以清热祛暑湿,不建议摄入过多味厚发热之品。
结语
夏季是一年中养生保健关键的季节,也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愿大家能够顺应时节做好夏日养生,起居有常,食饮有节,适当运动,保持平和心态!
供稿:感染疾病科 高金柱 王青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