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万万千 “龙头”一路牵
——中国养蛇业领军人物冯德进与灵山蛇的故事
乍寒还暖,正是肉蛇出栏时节,每天数以万计十万计的灵山蛇装笼上车,源源运往广东、福建等地。
全国唯一的“中国养蛇之乡”灵山县养蛇业一路走高:2011年至今,全县养殖眼镜蛇、滑鼠蛇累计出栏1800多万条,今年存栏突破350万条,比2017年增加50万条,比2016年增加100万条;全县肉蛇销售收入今年预计突破5亿元,创造利润约3.5亿元。
养蛇大户刘新宁发自内心地说:灵山“神龙”万万千,全靠“龙头”一路牵!
刘新宁说的“龙头”,指的不是企业,而是一个人——灵山县养蛇业领军人物冯德进。
三天放假——退而不休长年忙
这个“二马”老冯,没有与四条腿的马扯上关系,倒是跟没有腿的蛇结下缘份。刚从县林业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的冯德进,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繁育与利用专业委员会蛇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蛇协常务理事、中国蛇协蛇类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曾17次在全国相关会议介绍广西灵山县发展养蛇产业的经验。
冯德进属于副县级领导退休,他退而不休,被钦州市委组织部安排担任灵山县养蛇协会党支部第一书记。忙惯的老冯依然天天到蛇协办公室上班,连周末节假日都照常工作。蛇协办公室主任莫科旺告诉记者,老冯工作状态还是多年老习惯,一年到头只给自己放三天假——一是春节,二是中秋,三是清明。
十多年前,冯德进到林业部门工作不久,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养蛇业,而且在灵山县尽心尽力推动此事。起初,许多人包括上级行业管理人员都不太相信蛇也能人工养殖,甚至怀疑栏舍中的蛇是从境外流进来的。2012年“中国养蛇之乡”地位从此奠定。2013年,全国养蛇经验交流会在灵山县召开, 2014年至2016年,冯德进3次作为养蛇业的唯一代表,应邀参加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国务院环境资源政策研究所、国家林业局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相关会议。
一个偏远山区县的林业干部,就这样靠实干、靠实绩、靠实力成为中国养蛇业公认的领军人物。
三上京城——蛇从“地下”爬出来
2010年之前,人工养蛇才起步,蛇并没有合法身份,只能在“地下”养殖,效益却相当可观。实践让冯德进看到,养蛇确实是农民脱贫致富、地方经济振兴的好路子,于是上北京找有关部门咨询政策,知道个大概就星夜赶了回来。
有人见老冯两手空空,没带回“尚方宝剑”,私下议论:“养蛇也想合法?难!”老冯只认一个理:“只要农民能富,闯!”所以在材料准备了十有八九后,立马二上北京。遗憾的是:闯关还是没过。他又马不停蹄赶回来,边组织大家补材料,边开展“灵山县蛇王大赛”等活动,扩大知名度,为蛇争“龙”名、争人气。
一天,夜深人静,老冯独自嘀咕:“养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显现了,也该好好总结总结了。”他找来当地写手,形成一篇《蛇在灵山变“金龙”》的报道,及时在广西日报发表,当天就被全国近百家网站转载,使灵山养蛇业扬名大江南北。2012年,灵山县林业局被评为全区先进单位,养蛇协会被评为钦州市先进社会组织。
社会接受了,政府认可了,时机成熟了,老冯再上北京,终于为灵山捧回“中国养蛇之乡”的金招牌。养蛇合法了,从此不再躲“地下”,堂堂正正登上“龙位”。
三顾茅芦——“蛇师”出山破难关
灵山养蛇名气响了,规模大了,技术“瓶颈”也显现了。怎么办?请高人破难关!
武利镇安金村有个谢天绍,最早养蛇发了家,还带富一拨亲友,人称“蛇百通”。老冯首先想到这个高人,一天冒雨来到他家,请他出山担当全县养蛇技术指导。左说右劝,换来婉言谢绝:“我哪有什么技术,养蛇不过玩玩而已。”
有言道:独门技术就是独门生意,教会别人不是抢自己饭碗么!老冯深谙其道。过几天,老冯第二次上门,说了一大堆道理:让更多人学会养蛇,形成产业化优势,蛇在大市场才能跑得远,事业才能做得更大,钱财才会赚得更多。旁人听了都说在理,老谢还是不肯松口。临别,谢天绍送出一句话:“相识是朋友,过10天是中秋,我开坛泡足3年的蛇酒,请你来碰个杯!”
这话给老冯留下新希望。10天后,举国庆中秋,万家喜团圆,老冯第三次登门造访。古人是“青梅煮酒”,老冯老谢“青龙祝酒”;人家论战场英雄,他们论商场英雄。两人越喝越亲热,越谈越投机,谢天绍终于答应出山服务社会,将养蛇经验贡献出来。
“蛇师”带头,一呼百应,县里很快组成养蛇技术团队,创办养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编写了《眼镜蛇滑鼠蛇养殖技术》等10多种教材,其中冯德进主编的《南方养蛇100问》《生态养蛇致富图解》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灵山县逐步发展成了全国养蛇技术培训交流中心。
三过长江——“蛇军”挥师攻北方
技术关突破后,灵山蛇再也没疫没灾,条条猛若金龙,蛇群迅速壮大。老冯既开心又担心,开始操心蛇的销路啦!养蛇规模不太大时,两广市场都不够供应,现在单靠“老广”可消化不完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长江之北。
在灵山,养蛇人津津乐道一个故事——
安徽某市有一个经销灵山蛇的商人,因旧市场拆迁而新市场未投用,相关部门拟以经营场所未明确为由,取消其蛇类经营资格。老冯得知后,当即联系全国蛇协专家教授,组织人员远赴安徽,一番沟通协调,问题顺利解决。
为了进军北方市场,老冯之后又带队两过长江,随后大批灵山蛇穿江越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赴广州——“金龙”腾飞新天际
“养好一条蛇,赚头可比一头猪。”在灵山养蛇圈,这句话一点不吹牛。养蛇利高不是秘密,今年价格稍有波动,一条也有百把元利润。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仅仅供应餐桌,局限逐渐显露,老冯开始考虑延长产业链,发展蛇产品深加工,从食用延伸到药用、美容等。
老冯上网搜索,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寻求蛇产品开发的高端伙伴——我出资源,你出技术,合作共赢。
灵山人津津乐道老冯和他的同事2016年三赴广州谈合作的故事——
第一次,初次对接,谈了个意向。
第二次,材料未能满足对方要求,只好打道回府。
第三次,材料没说的,诚意更没说的,双方紧紧握手。
于是,灵山蛇系列产品研制开发密锣紧鼓,千万“金龙”飞向更广阔的新天际。
三三得九——顺手“牵龙”也赚钱
冯德进带着我们参观灵山县锦波生态蛇养殖示范区。覃华兴、叶燕夫妻实行转型创新,采用高密度养蛇新技术,每间1.6平方米的栏舍养蛇50条,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控温控湿,成活率达到98%。由于没有冬眠,食物有保障,家养蛇比野生蛇生长更快,养殖10个月可长到1.5公斤。
夏天,养殖场把预备出栏的商品蛇移到露天生态养殖围栏内,让蛇有条件“回归”准自然环境,直接感受昼夜交替季节变更,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天物地气,适当恢复野性,入冬前再择机投放市场。
一条蛇从小长到1.5公斤重,近一年间要吃掉四五百只养鸡场淘汰仔鸡。养殖场把不适宜喂蛇的鸡内脏用来养殖塘角鱼,半亩鱼塘年产鱼1000多公斤,等于“白捡”两万元。
覃华兴、叶燕夫妇是专业养殖大户,自己直接养蛇8000多条,总收入约200万元,纯利润80万元以上。他们带动周边150户人家参与养蛇,平均一个劳动力兼顾养蛇300条,三口之家养蛇900条,仅此一项一年就能顺手赚到9万元纯利润。
冯德进在灵山从几百户养蛇发起到带出7500个养蛇户,近十年来全县养蛇累计销售收入近40亿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冯自己从来没养一条蛇赚钱。说起这位“中国养蛇之乡”的“龙头老大”,灵山人无不敬佩、叹服!
来源:广西林业记者 谢彩文 广西日报记者 袁 琳 通信员吴荣强 文/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