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建设支持确实是不遗余力,从生产水平,生活质量,经济收入各方面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其中文件也表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曾经的一刀切也要退出历史舞台,在生产养殖,交通出行,摆摊等都放宽了禁制。
首先,放宽对养殖的限制
自从对农村进行经济建设,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象已不多见。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多种多样,小个体户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养殖鸡,鸭,猪等都是开源的方法。为了建设绿水青山家园,从保护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保护野生动物,曾实施对水里,田里,家门口养的设立“禁养区”,然而在实施的过程,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大量的养殖场被拆除,实际养殖户的利益有所损失。自2019年来,国家明确规定各地要根据情况实施禁养,除了在规定的禁养和限养区外,农田也可进行养殖,水稻鱼田形成了良性循环,给农民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对于养殖场用地不用办理征收转用手续,按农业用地管理,也是支持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于禁养的养殖场给予个体户一定的经济补贴,不损害养殖户的利益。
第二,放开土灶的使用
土灶是农村人们经常使用做饭的工具,因之前经济收入不高,主要用焚烧柴火来煮饭,以及冬季烧煤取暖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虽然有些地区实现村村通,路路通,但天然气的使用还是费用较高。有些地区的农民还是习惯性使用土灶。尤其是冬天的取暖,需要大量的煤炭,很多地方并无地暖设施。处于考虑保护环境,禁止燃烧和排放,不允许使用然后柴火和煤炭,对偏远的人民来说还是有负担的。如今,各地政策已经明确,农民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可以保留土灶,也可以使用天然气,不再进行一刀切。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安全,防止发生火灾。
第三,放宽拆除“大棚房”设施
“大棚房”是打着农业用地的幌子进行非农业用地的建设。属于违规房地产开发建设,开发者以较低成本建立大棚区,然后在里面建立小隔间对外进行租售,以此赚取巨额收入。因为农民可换得利益,有的村干部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其不作为。且大棚外面有一层薄膜,通过卫星很难发现,购买者以较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片土地,引来一阵热潮。18年之后,各省展开对大棚房的打击和治理。严厉打击买卖大棚房,要在政府和乡镇基层组织管理下,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业用地设施管理的通知,耕地设施政策进一步放宽,符合建设规定用于农业用地的,不会一刀全部切掉。
第四,放宽摩的使用
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多以摩托车为主,摩托车车身比较小,在公路上随便乱窜,很少遵守交通规则。此外,摩托车产生的声音污染,及没有刑事许可证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很多城镇都发布了禁摩令,且不允许摩的上高速,如今已发生改变,自从2020年开始,摩的可以上高速,一些城市也允许市民骑摩托车。
对农民来说,出行选摩的是个非常好的方式。一来,摩的购买费用比小汽车低,农民可以承担,且摩的上手比较快,容易掌握。二来摩托车可以上山路,崎岖不平的路,农村多田地,路道比较狭窄,摩托车进出比较方便。以前的禁摩令到处都是,基本上不能使用。如今将逐步扩大摩托车使用范围,只要加强管理,农民的交通出行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第五,放宽摆地摊限制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限制一切对外公共活动。摆地摊也是农民的一项收入来源。很多农民自家种的菜吃不完,就想把多余的拿出去销售,因为猜的周期比较多,也不适合长期租摊位,且摊位所缴纳的管理费也比较高,很少农民愿意专门去租借摊位。这样一来,就形成摆摊风气。为了城市治理和维护安全秩序,不少城市城管都在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时候执法力度也有可能伤到人。但是疫情之后,国家对于摆地摊夜市都有所放宽,农民也有望可以出来进行经济开源,不用再担心被罚被追。
结语
可以知道的是,如果五项禁令逐步解除,农民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便利。首先,不用担心养殖问题,如果想从事养殖,也没有麻烦征用手续要办,还是可以获得一些经济补助。其次,关于禁烧问题,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可以使用天然气,也可以使用煤炭,偏远及贫困地区也完全不用担心负担不起。再者,大棚房进行合理化运用之后,进行蔬菜水果种植,形成特色观光旅游农业也可以成为农民的收入来源。然后,放宽摩的使用会让农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取得驾驶许可就可以上路,大大节省效率。最后,放宽摆地摊让低成本的经济可以运行,也可拉动产业经济,综上所述,这5项禁令的放宽,是农民的最大福音。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