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技术 » 牛盾:国际社会关注的几个农业热点问题⑥

牛盾:国际社会关注的几个农业热点问题⑥

afeng135 2024-07-04 IT技术 8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主要动植物疫情的危害与防控

目前,世界各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高度关注主要动植物疫情危害的研究与防控。因为动植物疫情不仅仅影响农业收成和农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不仅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产品贸易和各国人员进出境与合作交流。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加大立法和投入的力度,建立各种机构和队伍,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研究,提高对主要动植物疫情防控的水平,运用一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动植物疫情对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危害。我认为,动植物疫情的发生与危害是不分国界、不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如家禽业的头号杀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最不发达国家发生,在最发达国家也发生。区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没有能力防控,而发达国家有能力防控。发达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防控能力,减少损失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帮助他们自己,也是自己在受益。发达国家不应该倚仗科技优势和经济实力,影响和操纵国际组织去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所谓“国际标准”;更不应该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开放市场,为了一己之利,输出有潜在风险的禽肉、牛肉、猪肉等产品。如果这样做了,无疑是给输入国家带去风险,给发展中国家民族产业造成负面冲击。发达国家在口头上坚持国际组织的疫情判断与防控标准,但在国内又制定另外一套标准并且立法,主要目的是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这种双重标准的实质是利用动植物疫情进行贸易保护,严重地干扰甚至破坏了贸易的公平。

主要植物疫情的危害与防控

1.中国农业植物疫情现状

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可随植物或植物产品传播,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经济影响或较大的潜在威胁,必须依法实施检疫,以防止其扩散蔓延的有害生物。农业植物疫情,是指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

农业农村部在组织全国普查和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并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变化情况,及时对检疫名单进行调整。同时各省(区、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所属行政区域内的补充检疫名单。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名单包括多种有害生物,如:昆虫——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红火蚁,线虫——香蕉穿孔线虫;细菌——柑橘黄龙病菌;真菌——大豆疫霉病菌;病毒——烟草环斑病毒;杂草——毒麦、假高粱等。

新发现的植物有害生物增多。传入中国的外来植物有害生物20世纪70年代仅1种、80年代为2种、90年代为7种,进入新世纪,新发现的外来植物有害生物猛增到近200种。有害生物种类,除了上述所提及的,还有苜蓿黄萎病、瓜类果斑病、梨枯梢病等,国家已将其定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局部发生的疫情有扩散之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流通数量不断增多,疫情局部控制难度增大,一些疫情呈蔓延趋势,如: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

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危害加重。柑橘黄龙病菌、柑橘溃疡病、香蕉枯萎病、红火蚁、黄瓜绿斑驳病毒等,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30多亿元。

2.疫情防控措施

面对日益复杂的植物检疫形势和日趋繁重的植物检疫任务,我们应加强以下防控措施:制定和完善植物检疫配套规章制度;建立和强化植物检疫机构和队伍;规范和加强植物检疫管理;加强植物疫情防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近年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是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的制定。2004年发布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作为《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处制定的关于植物检疫领域的协调标准,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植物检疫政策和技术援助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植物检疫措施协调一致,以期促进贸易并避免使用诸如贸易壁垒等不合理的措施,它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是国际植保公约的履约。2005年10月20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成为第141个缔约方。现行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是目前国际植物保护领域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国际合作公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农业和贸易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跨国传播蔓延和危害,已经成了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各缔约方要求加强履约审查的呼声日渐高涨。

三是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跨国界传播。由于人员交流频繁,运输方便,贸易量增加,跨国界、跨区域传播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信息交流、适生性分析、原产地发生的危害规律、检疫和除害处理方面的合作十分必要。

四是气候变化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被的分布,也影响有害生物的分布。一些原来的自然屏障因为植被的变化,为有害生物传播提供了桥梁;一些天敌的消失,使过去气温不适合有害生物发生的区域,变得非常适合发生。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变化,将给植物检疫带来新的挑战,也是全球面临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各国协同合作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利于做好防控应对工作。

主要动物疫情的危害与防控

1.动物疫病的分类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动物疫病分为三类:

一类疫病,是指口蹄疫、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对人、动物构成特别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等措施的,目前有11种。

二类疫病,是指狂犬病、布鲁氏菌病、草鱼出血病等对人、动物构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采取严格预防、控制等措施的,目前有37种。

三类疫病,是指大肠杆菌病、禽结核病、鳖腮腺炎病等常见多发,对人、动物构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及时预防、控制的,目前有126种。

农业农村部2022年第573号公告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共计疫病174种。以上动物疫病的发生与防控对养殖业生产、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抓好疫病防控工作。

2.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正由疫情发生后的被动应急处置向完善预案和主动防控转变;由阶段性工作安排和要求向日常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由一般性业务指导向政策支持、科技支撑转变。

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免疫补助政策、扑杀补偿政策、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村级防疫员补助和扶持家禽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防控的综合效果,在调动广大养殖户防疫积极性、维护养殖户利益、减少疫情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人畜共患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关注。从国外疫病流行趋势看,全球疫情进一步加重,对中国构成极大威胁。周边国家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持续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传入中国,且病例不断增加。蓝舌病、非洲猪瘟、裂谷热等多种烈性动物疫病和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生、扩散和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直接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疫情的通报、防控和动物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各种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都成为多边、双边合作与谈判的重点内容。在各项有关国际活动中,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搞双重标准,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国际组织施加压力,促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这些非常规做法,理应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尽力防范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防止这些行径对中国动物疫情扑灭与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同时,还应从国情出发,坚持自己的工作特色,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防控经验和工作模式,为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养殖业健康发展创造可持续的环境条件。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s://nilaka.com/post/880.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