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电 (记者 徐嘉仪)香港最新公布 5 月零售业总销售额约为 305 亿港元,较去年同月下降 11.5%。展望下半年,在内地访港旅客免税额提升、“个人游”城市扩大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香港零售行业预计将迎来反弹。
近年来旅客消费模式转变,加上港元汇率高企,商品差价缩小,零售业经营不易。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5 月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售额下降近 21.4%,这些都是以往比较“吃香”的项目。
香港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接受中通社采访表示,香港国际名牌多,而且是免税港,部分商品仍有价格优势,相信随着金价、汇率转变情况会好转,这方面也要看长期表现。重要的是内地放宽旅客免税额,加上青岛、西安等城市居民亦可来港“自由行”,意味游客体量更大,行业就有更大的增值空间。
本月起,内地旅客由香港经六个陆路口岸入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升至 1.2 万元人民币,连同口岸免税店商品,额度增至 1.5 万元人民币。特区政府预计,每年可为香港带来额外约 88 亿至 176 亿港元的消费额。
图片
不少商家 7 月 1 日当天顺势推出优惠,本月举办的“香港开心购物节”就有逾 160 个品牌、5000 多间商铺参与,提供总值达 12 亿港元的免费礼品及消费礼遇。
“过去两天很多旅客还不知道免税额提升。政府和商界在推出不同活动的的同时,要加强宣传。”邵家辉认为,现在的旅客喜欢深度游,看中服务体验,提振零售业要从多方面努力,包括多宣传、行业展现多些笑容,旅客消费体验好,才会常来香港。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认为,大湾区互动是大趋势,如果旅客来 10 次以上,便能产生逾 10 万人民币的免税额度,香港要认准自身优势,吸引大湾区居民频繁来港。
擦亮“购物天堂”招牌,除了依托奢侈品市场,还要适应旅客购物新需求。在内地社交平台上搜索“香港购物”,最受欢迎的帖子基本都离不开“香港限定”、“超值”等标签,可见体现本地特色、在香港买比较有“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吸引旅客。
在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上半年各项目盛事活动下,今年首 5 个月访港旅客人数持续上升,截至 5 月底,旅客总数已达 1800 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约七成。
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预计,按现时趋势,有信心今年访港旅客可达到 4600 万人次,并朝 5000 万人次推进。(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