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技术 » 官方认证“码农”引热议 折射IT行业弊端

官方认证“码农”引热议 折射IT行业弊端

afeng135 2024-07-07 IT技术 2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赵广立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该报告一经发出便引发信息技术(IT)行业热议,不少从业人士半调侃半自嘲地吐槽“自己‘码农’的身份得到了‘官方认证’”。

“码农”“IT民工”的称谓早已有之,此番被官方认证却让许多局中人大感不适。个中缘由,与其说是“农民工”的称谓刺痛大家,不如说IT领域相关工作“强度大”“寿命短”的现状实在难让从业者满意。

当前,IT行业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大几乎是社会共识。在互联网企业任职,“平时加班成常态、考核只认KPI(绩效)”,“996”和“大小周”文化更是饱受诟病。然而,由高强度工作换来的高薪并不稳定,那些提倡“996”和“大小周”的企业对“高龄”员工的包容度并不高,他们更愿意不断招聘精力更为充沛的年轻人,这导致许多“码农”到35岁左右就失业了。

当然,“老板们”自有其道理:互联网行业变化多、节奏快,而且又多偏重于应用创新,相比年纪稍大的老员工,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更有想法和闯劲。在年轻人和“高龄”员工之间,用人者很容易做出选择。

正是这些残酷现状的存在,才让这份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显得格外刺眼。笔者认为,互联网企业在聘用IT人才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过度透支、年龄歧视等短视行为,大不利于我国IT科技创新。

一方面,在5G、人工智能等引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技术进步依赖底层研发驱动,这一进程中需要凝聚大量技术人才。但“加班文化”和年龄歧视等很难让技术人才在企业有归属感和获得感,进而导致他们难以在某一技术领域长期深耕、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能在技术积累中坚持“长期主义”,未来势必仍将在行业基础性短板问题上受制于人。

另一方面,上述短视行为会让年轻的IT从业者没有耐心专注于科研和技术,而偏向于“趁着年轻攒一笔”、利用近10年的职场生涯“赚快钱”。这导致IT从业者骑驴找马、频繁跳槽的现象成为常态,进而造成更加普遍的职场焦虑。而职场的稳定性与员工的忠诚度下降,对于IT企业的技术传承与“长期主义”战略的执行极为不利。

当前,迫于舆论、监管和员工情绪反弹等的压力,不少IT公司在超时加班问题上已经有所改观,比如腾讯旗下工作室自今年6月起“强制6点下班”,快手、字节跳动、美团等也陆续宣布取消“大小周”等。但是,我国IT企业设置年龄门槛、缺乏工匠精神等问题仍较为严重。

站在IT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现行的一些互联网文化不利于我国IT科技产业行稳致远。当前我国IT技术领域基础差、底子薄,需要在若干底层支撑技术方面不断打磨迭代、积累经验。为避免未来在IT底层架构和核心技术领域继续受制于人,IT领域上下是时候开展一场深刻的反思了。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s://nilaka.com/post/2184.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