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技术 » 企业如何面对新技术革命?孙丹、董明珠和这些大佬都聊到了一点

企业如何面对新技术革命?孙丹、董明珠和这些大佬都聊到了一点

afeng135 2024-07-02 IT技术 6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文/ 金错刀频道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新兴技术接踵而至,新一代技术革命已经来临。

这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考验和机遇。

对此,所有企业,即便是知名的大企业,同样是在摸索中过河。

所不同的是,那些早已投身其中的企业家们,已经少了许多迷茫,多了几分在方向、方法上的见解和坚持。

在2021年10月18日至20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商学界的嘉宾,讨论了包括气候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议题。

这其中,自然也涵盖了对新技术革命的讨论。

对于新技术革命,他们都有怎样的经验可供借鉴?

1

从制造到智造,必须有强悍的数据基础

新技术革命中,智能化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如今的各行各业无不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

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的智能化更是重要。

对于一个制造业企业而言,智能制造可以说是必不能错过的潮流。一方面,国内制造业“用工荒”逐年加剧,劳动力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新型高自动化制造形式,下一代工业制造成为必然之势。

能不能从制造升级为智造,几乎等同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如何抓住智能制造的趋势?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但是有一个影响因素是所有人都必须要重视的,那就是数据。

未来的种种变革,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数据是新的“石油”。

在19日举办的主题为“从‘制’造到‘智’造”的分会上,荷兰前教育科学及文化内阁国务秘书奈斯安就提出: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最关键的是把数据变成事物和把事物变成数据。

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公司之一芬坎蒂尼集团的亚太区负责人兼中国区执行总裁Fabrizio FERRI表示,一些基于大数据的软件能够把所有技术部门的复杂工业过程集结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过去,这些数据是丢失的,而现在,我们什么时候调用都可以。

利用好数据,企业就能更好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保障质量。

对于这点,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和以上二位一样深有感触,甚至更有体会。

普通人眼中的希捷,是家做硬盘的企业。但是准确来说,希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提供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和数据打了几十年交道,它一直坚信:数据即潜能。

因此,希捷对数据的重视程度和运用,比绝大多数企业都要来得更深。

“过去有两三百家企业在生产硬盘,而如今在全球,我们熟知的硬盘生产商只有三家。”孙丹认为关键之一就在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可以真正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希捷在全国共有7家制造厂,其中的无锡工厂正是以大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对生产和制造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工厂布局。

基于无锡工厂的实践,孙丹提出从制造升级到智能制造,有四个重要内容:

1、自动化,引入机器人设备,实现全自动流程;

2、连接,完全实现物联网连接。通过物联网连接所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管理产品和设备;

3、决策系统。智能制造最重要的基础是数据,数据带来的重要变化是决策系统,是智能运营;

4. 先进的制造技术,叠加前面三点,方能助力智能制造的落地和应用。

简而言之,从制造升级为智造,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数据价值,有强悍的数据基础。

如此,企业才可能长远发展,并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发动机”。

2

最有价值的智能制造,不能忽略这三点

实现智能制造,企业有许多不同的路径,企业家有不同的经验和见解。

但是什么才是一个最适用、可复制、高效地实现智能制造的方法?这是很多企业困惑的问题。

听完论坛上的讨论,刀哥认为,希捷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很有借鉴意义。

首先是人的改变,企业上下都要“主动变化,转变观念”,拥抱新科技。

智能制造中,包含了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很多技术并不会立竿见影地出效果,需要长期投入。

这时考验的是企业经营者对新技术的了解和运用程度。

在20日举办的主题为“新一轮技术革命:颠覆,还是融合?”的分会上,董明珠举了一个例子。今年很多地方拉闸限电,企业缺电,但是格力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曾经花了数年研究光伏技术。

希捷的无锡工厂,同样很早拥抱了新技术,例如2002年就引入了全自动生产线,并在之后引入了双子星自动检测系统。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回报更大。孙丹透露:“自动生产线上线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5倍,一个硬盘只需要4秒钟就可以组装完成。”

这样的结果便来源于企业对新技术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和运用,而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改变。

孙丹一语中的:“有的企业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怎么能够匹配合适的人才。”

其次要重视数据存储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前文所述,智能制造必须要有强悍的数据基础。如今AI炙手可热,是推动智能制造的引擎,而AI更是离不开数据,“无数据,不AI”。

不同于过去,数据很多时候是作为备份、归档封存,如今人们更愿意把数据在线,经常做数据的分析,辅助之后业务的决策。

但是,数据价值得到激活的前提是,数据需要得到妥善存储、高效移动、自由融合。

随着数据越来越大,同时端、边缘以及核心之间的数据流动需求更胜以往,企业必须能够突破低效的数据架构,打通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

因此,先进的存储基础设施和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对智能制造自然是至关重要。

最后是目标导向,结果说话。

企业应用新技术,大胆尝试,小心求证。而一些绕不开的目标,就是最硬核的求证标准。

什么是绕不开的目标?

孙丹认为,新技术能否颠覆旧技术,关键在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终检验的还是用户端。

这个观点引起了会上其他嘉宾的共鸣。了然视觉科技董事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关键视觉系统项目负责人王飞接着说道:“好的技术真正的检验,最终是市场来决定,用户对它的认可。”

此外,会上的很多嘉宾也都谈到了同一个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孙丹表示:智能制造是打开双碳的钥匙。真正的智能制造,不仅要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要更符合绿色低碳的标准。以此标准求证,也能看清企业升级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在朝着最有价值的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3

新技术革命下,

什么是企业破局的必经之路?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不仅仅局限于智能制造。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企业该如何实现长远发展?

在倡导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今天,要达到全球产业的生态协同发展,需要更注重合作。

例如,很多新兴的科技问题,就必须通过国内或国际的合作才能解决。因此,奈斯安提出,以合作为基础的技术转移,在统一且可信的生态系统中进行共享,都是21世纪科技模型中的关键内容。

再比如,未来很多行业的业务发展,同样离不开合作。在自动驾驶、5G、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希捷都有许多合作,以领先存储方案赋能客户,为他们打造定制化产品,助力各行业挖掘和实现更大的数据价值。

除了合作,更要注重“融合”

在会上,董明珠和孙丹等大多数嘉宾,都表示更看重新技术与行业的融合,而不是新技术对行业的颠覆。

“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有颠覆也有融合。”董明珠表示,“但是,要产生颠覆,必须要有融合的发展过程而实现的。”

孙丹也说道:“任何新的技术被市场采纳,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存储领域,磁带是一个很旧的技术,然而直到今天仍有人在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融合,新技术才会完全替代老技术。因此孙丹认为,“我觉得大部分时间还是先去拥抱、去融合,比如说互联网+、大数据+,都是融合新的技术让产业和企业转型。”

罗汉堂总裁、湖畔创业研学中心教授、执行教育长陈龙则以双碳为例,要想达到双碳目标,需要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融合,“如果没有这些技术革命的话,就不会有能源的革命。”

当然,不论是在合作还是融合的过程,企业都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就像孙丹所说的:最终要接受的检验,来自于用户端。

如同双碳的目标是出于以人为本的宗旨,企业的经营和升级,也必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s://nilaka.com/post/169.htm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