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取得一种种植体架构 3D 打印椎间融合器专利,最大限度地减少钛的用量,并改善了放射线可视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移植物的容纳度和体积梦幻西游:倒卖金柳露的赚翻了,手里有几百个号,一个月赚7万多
金融界 2024 年 9 月 6 日消息,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种植体架...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关于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讨论,曾经有一位专家做过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信息化是中国提出来的,国外没有信息化一说;并进一步延伸到,信息化和数字化本质上是一回事。
我认为,或许国外没有信息化,但国内提信息化阶段,国外企业做的事情,可以作为与数字化的比较。比如SAP在数字化概念之前,一直称自己的行业为企业应用软件。对企业而言实施企业应用软件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信息化,我用SAP的企业应用软件的战略与信息化战略对比来比较数字化与信息化。
如果从企业应用软件这一维度:数字化与企业应用软件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再次讨论信息化与数字化?
2023年从SAP离职后,计划推动利用设计思维推动数字化转型,而这也是SAP数字化转型的战略。
在文章SAP利用设计思维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方式 中,介绍了2016年,SAP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之后,发布了一本白皮书:设计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利用SAP经久验证的设计思维方法,推动数字化转型之旅。提供了使用设计思维(Disign Thinking)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方式,包括:(1)业务模式创新,(2)业务流程创新,(3)设计和联合创新服务(4)能力建设。
在SAP看来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应用软件的实施是有本质区别的,我认为这是产品代际之间的差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利用创新应对不确定时代。
但是我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与设计思维的课程中,发现中国的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做的还是企业应用软件时代做的。
比如,参加了两次数字化转型的培训课程,让学员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时,绝大多数的痛点是供应链管理的痛点,而最近APS很热,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目标是实现APS。但是APS真的是企业应用软件时代就非常完善的产品,我在2003年加入i2时,发现i2当时的业务重点是APS,那时,SAP、Oracle也都刚刚有APS产品。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现在做的很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核心还是企业应用软件的工作,也就是国内说的信息化时代的事情。可以说中国企业还在补课。
但领先企业在2015年左右推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还会是企业应用软件只是换了包装吗?如果是的话,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一致的论断对中国企业没有伤害;但如果领先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与企业应用软件有重大突破,那么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一致的论断,会误导中国企业,容易让我们错过数字化转型新赛道的机会。
实际上,从我对SAP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研究看,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应用软件有显著的差异。所以还想再一次阐述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差别。
工业4.0是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数字化包括OT技术
我研究数字化转型主要参照的是SAP的理念,而德国工程院ACATECH在2015年将德国的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4.0阶段,2011-2013年提出并完善,工业4.0将重构产品制造过程和工作场所,主要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厂,核心特点是智能、连接、去中心和自治。
第二阶段:智能服务世界阶段,2013年提出,智能服务世界将重构商业模型和商业生态系统,研究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型,特点是数据驱动,基于平台和“一切皆服务”。
第三阶段:自治系统阶段,2015年提出,自制系统将重构社会、法律、伦理,研究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数字化将无所不在。
从ACTATECH的定义看,工业4.0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工业4.0相对于企业应用软件时代,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IT与OT融合,企业应用软件是IT,而OT是设备技术,打通IT与OT需要设备互联,所以从本质上数字化包括IT与OT技术,但信息化似乎只是IT技术,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数字化支持双模模式,信息化只是模式1
工业4.0概念推出后,Gartner在2014年提出了IT双模的概念:
模式1:在企业中存在一些领域,他们是确定的,目标是清晰的,因果关系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预测和计划。
模式2:企业中存在另外一些领域,需求不明确且多变,行动和产出关系不确定,在开始阶段存在许多未知事物。
SAP在战略上,也开始推动双模模式:Ready-to-Run 和 Ready-to-Build模式。
其中Ready-to-Run模式,就是传统的企业软件的实施模式,对应于Gartner的模式1。
而Ready-to-Build模式,是企业客户基于SAP平台,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流程的模式,对应于Gartner的模式2。
其实传统的信息化,主要是模式1的Ready-to-Run模式,是基于企业的变革管理,实施一个给用户用的系统。
而模式2,则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敏捷应对外部变化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快速、敏捷的开发新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以支持系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数字经济时代,外部环境既有确定性的流程,则需要支持Ready-to-Run的模式;也需要应对VUCA时代的不确定性挑战,需要Ready-to-Build模式,保证业务的敏捷性。
因此数字化支持双模模式,但信息化更多的是支持模式1的Ready-to-Run。
实施策略的升级
随着信创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国产替代软件。在这波国产替代潮中,很多企业希望借鉴SAP的经验。而SAP的一个成功经验在于构建了与咨询公司合作的生态。
SAP作为软件供应商,提供商业套装软件;而咨询公司首先帮助企业做业务流程规划,然后帮助企业基于SAP的套装软件实施。SAP与咨询公司的成功合作开启了新的业务模式,不仅让SAP快速成长,IT实施也成为咨询公司的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
但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推进,SAP也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SAP有一个针对销售团队的培训项目Digital Elite,我参加了2021年的Digital Elite的项目,并观看了2022年Digital Elite的大部分培训内容。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介绍了SAP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成功案例,并推荐了新的模式。【因为已经离开SAP,没有原图,但是因为这个模式我印象特别深,所以根据我的理解自己画了一张图】。
在这个新模式下,客户数字化转型会根据咨询公司的战略建议,帮助创新企业选择一个平台(Ready-to-Build模式的软件)。而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后,在VUCA环境下,需要常态化的应对新挑战,客户需要持续创新,持续变更流程。按照SAP的理念,智能化时代,能说清楚规则的工作由机器完成,而员工做创新工作。
如果SAP这个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试验成功,那么基于平台的创新服务将会成为业务的重点。而咨询公司传统的变革管理的业务将会下降。
信息化是自顶而下的管控,而数字化是自下而上的赋能
从本质上,信息化、数字化最初都是工具,用于辅助管理的。而工具的管理理念是与企业的管理理念一致的。
《赋能》一书介绍了VUCA时代,管理理念将从确定性时代筒仓架构的自顶而下的管控模式,转变为VUCA时代的跨部门协作的赋能模式。
在新模式下,管理层需要将决策权下放给员工,让员工能够快速响应外部不确定性事件,本质上是让看得见敌人的战士自主决策。但自主决策又需要跨领域的知识体系支撑,当员工不具备知识体系时,就需要数字化平台为员工赋能,以保证有决策权的员工的决策质量。
有了数字化平台的赋能,员工更多的是做创新性的工作。
结论
国内很多专家认为信息化和数字化本质上是一回事。我猜测,主要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做的数字化的事情,本质上是信息化,比如APS,供应商协同,供应商管理等数字化供应链的项目,本质上在20年前领先企业已经应用,而国内企业用的少,这是中国企业在补信息化的课,本质上不算是数字化,唯一的差别是同样的功能部署到了云上而已。
其实工业4.0作为德国数字化探索的第一阶段的核心,主要有三个特点:个性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本质上要求供应链敏捷到极致;智能化的本质是机器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工作,能说得清楚规则的都将被机器替代,人将做价值更高的创新工作;网络化,主要指业务网络化,既需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做支撑,也需要新的治理规则、业务规则。
个性化、智能化、网络化也是数字化相对于信息化的本质特征。
中国企业在实施数字化时,要区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需要补信息化的课,混淆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要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先企业,混淆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没有及早布局数字化创新的话,有可能会扩大落后差距。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