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有这样一个视频被挂上了热搜。
广州一家徽菜馆门口,一位前台女生和一位外卖小哥起了争执。
网传的视频版本开头是这样的:
前台女生对外卖小哥说:“那你去死啊在这里干嘛?”
外卖小哥辱骂了回去:“那你去死啊,我没见过你这么肥头大耳的,你咋不去死啊?”
前台女生瞬间暴怒,用手不断捶打着外卖小哥的头盔和脸:
“你说谁肥头大耳?再说一遍?说!给我道歉!”
很快,这个视频被各大正经媒体和营销号疯狂转发,还都是没有打码的版本。
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个因被侮辱了外貌就破防了的暴躁女生,和一个乖乖被打还不还手的“好脾气”外卖小哥。
评论区的画风大部分都是在攻击女生的身材: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当一个女人生气了,不是因为你说错了,而是你说对了。”
以及站队外卖小哥,支持他、同情他:
“这波我站在外卖小哥这边。”
“外卖小哥素质也可以,起码不还手。”
某乎上,各种围绕着女生的外貌抖机灵的回答满天飞:
“这外卖小哥多少有点不尊重人家了,当务之急是先找到粉条跟酸菜。”
甚至衍生出了无数梗图,女生被P图加上猪耳朵和猪鼻子;
还被P成了“说你爱我”的表情包。
无数人涌进这家徽菜馆的点评主页,给商家打了差评,留下了对前台的各种外貌羞辱。
有人还开始造起了谣,言之凿凿地说这位前台女生是自己的熟人,素质差,彩礼还要38.8万......
没有人想过,这位前台女生为什么会突然开骂外卖小哥?两人争执的导火索是什么?
这个没头没尾的视频,又是谁拍摄并发布到网络上的?
02
事件不断发酵后,店家承受不住连日的恶意差评和攻击,在网上发布了监控录像下当天事情的完整经过。
骑手:“催一下好不好,这样搞死人了。”
男服务员:“我来催一下,你是几号?”
前台女出来解释出餐慢的原因:“这个小臭鳜鱼,没有那么快。”
骑手不耐烦地说:“那我在这里等,别的餐全部不送了。”
前台好声好气地问他:“可以先去送别的吗?”
骑手却很不满:“送个毛线送,先送了这边还能送?说话那么轻松呢?”
前台这个时候还在帮他出主意:“那你可以先送其他的,然后后面我帮你......”
骑手却直接打断了她,语气不善:“送个毛线送!”
前台此时也生气了:“那你爱送不送啊!”
骑手一直不断地重复一句:“那你BB什么?”仿佛故意要激怒前台一样。
前台此时也确实被惹恼了:“那你说什么?你有病啊。”
骑手开始更激烈地回骂:“你tm有病啊你。”
这个时候,另一个外卖小哥开始走到了门口,录下了网传的那段视频,这才是前台女生一开始骂人的真实原因。
骑手等出餐时的烦躁可以理解,但出餐慢也不是前台的错,为什么要对着她语气不善呢?
当然,前台女生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骑手先挑起骂战、并人身攻击侮辱她的外貌,难道就对了吗?
《欲望山庄》里有这样一句话: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很多时候,人们仅凭一句话、一张照片、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一件被歪曲的事,就能轻易给一个人定性。
他们不在乎起因不在乎后续,不在乎被网暴被围攻的人的感受,甚至觉得自己正义感爆棚。
但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公平。
03
就像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件事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一个意外坠楼的视频里,有人评论说:
“我妈也是仰摔摔死的,我在隔壁听见咚的一声。5分钟就死了。”还加了2个狗头的表情。
看到这条评论,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怎么有这么逆天的人,自己亲人去世了,居然还能用这种表情?这不是找骂吗?
很多网友都齐刷刷地回复了她一个“?”,更激进一点的,冲进了这个人的主页。
在她的每一条视频下面,攻击她、辱骂她。
然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个人的头像,是一位妈妈牵着女儿的手的温馨画面。
这个人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就是自己做的关于《老人在家中病逝了应该怎么做》的经验分享。
而其他视频,则都是一些,自己做菜时的感悟,配上的文字平淡如水,透露着自己对已逝亲人的怀念。
比如在《茴香炒鸡蛋》里,她写道:“老太生病的时候,我问她想不想吃茴香。
她说她没吃过,人生不该留有空白,于是我便为她点过两次茴香陷的锅贴外卖。”
而后面的那句“于是后来,我便再也没买过茴香”,像极了项脊轩志里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亲人的离去从来都不是一场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像这样的人,像是会对自己父母不敬、玩梗不孝的人吗?
后来,有人从她视频里透露出的信息推算,这个人年龄大概在43岁左右。
四五十岁的人,不熟悉表情包的用法,其实是很正常的。
很多网友就拿着这个狗头表情包,去问自己的父母,让他们猜是什么意思?
“被抛弃的委屈小狗”、“感觉好可怜呢”、“不开心的表情”......
是啊,中老年人和年轻人上网冲的浪不一样,对表情的使用场景有歧义是再常见不过的。
真的没必要,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就充满戾气地开骂、网暴。
米兰·昆德拉说得好:“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有些人习惯用恶意揣测别人,急着下结论、做审判,却从未想过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04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三维的真相,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就像下面这张照片,你看到的威廉王子在干吗?竖中指吗?
其实,他是在比一个“3”的手势。
所以啊,有时候,我们被投喂的,常常是一些故意掐头去尾、误导大众的博流量视频。
我们在看完视频后,轻飘飘地留下一句充满戾气的言论就去刷下一个,也不会记得什么。
但对于事件当事人的影响,却是一生的。
在经历了太多因断章取义而造成的“反转事件”后,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有意识地“慢一些”。
慢一些去给一个事件定性、慢一些站队、慢一些去发表情绪过激的评论、慢一些去审判他人。
信息传播学中,有这样一个“无影灯效应”。
无影灯,就是在手术室里,被用来消除阴影、从不同角度和方向照射的灯源。
同理,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事件进行聚焦,彼此之间互相印证、互相纠错、互相补充、互相延伸,就像无影灯一样。
那么我们最终就能拼成有关事件的全息拼图,还原事实本来的模样,最大程度避免错怪他人。
在没弄清真相前就说三道四,也许会让人获得一时快感,但对于被评价的人来说,却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后,分享一句很喜欢的话:“没有人可以做到不在意别人的评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到不轻易地评价别人。”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